停课不停学|影视制作学院线上教学开始啦!(七)

2020-02-26

今天
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
冯文老师
《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实践》课程

授课班级:2018级影视编导班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安排学生通过“以网络搜索为主,安全拍摄为辅”的方式,搜集关于“同心战‘疫’”的相关信息,梳理事件脉络,形成思考与创作主题;在环境安全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近安排人物采访及画面拍摄;形成必要的解说词文案,完成纪录讲述。每人围绕“我身边的战‘疫’”完成一部微型纪录片,时长1-3分钟。
观摩任务:阅读《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等参考书目;观摩BBC的《人类星球》、《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作品,《人生果实》、《浮生一日》、《生活万岁》等纪录电影,以及“二更”、“一条”、“新片场”等新媒体中纪录短片作品等。

创作过程:学生观摩教师指定的纪录片作品,思考作品在选题、拍摄、讲述等方面的风格与特点。模仿并运用,结合自我观察以及对事物的思考,利用手机、单反及可行的拍摄及录制工具,尝试完成微型纪录片的创作。

教学札记

冯文老师:18影视编导的同学在学习过《电视写作》、《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后,本学期迎来了《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实践》这门全新的课程。特殊时期,教师无法面对面授课与交流,使这门创作课面临一定的教学压力。不过,就目前微信在线教学、学生阶段性作业、师生利用邮件进行图文交流等方式来看,《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实践》这门课第一次以“见字如面”与“模仿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教与学的特殊效果——无需喧闹,用文字梳理带动观察和思考,用心纪录身边的生活。告别了口耳相传,我选择了文字陈述与影像推荐的方式展开在线教学,原因是考虑到纪录片创作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观察,去梳理,去思考,去尝试。这个教学与创作过程调动了我们客观看待世界的能力和真诚表达内心的能力,创作者的表达不是“假大空”的口号,更不是千篇一律的盲从,是最接地气的认知与人文性的追求。学生以做笔记和收藏知识点的方式跟上教学进度,完成第一阶段的“纪录片选题策划与汇报”和第二阶段的“微型纪录片作品上交”。在做选题汇报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思考“大时代小人物”的创作方向,在确保安全与许可的前提下,纪录身边熟悉的“小人物”,纪录他们独特的品质与这个时代的连结,时代变好,是因为他们在发着微光,这些“微光”值得我们去看见,去纪录。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尊重身边人,且尊重自己的创作。

使用的教学材料包括:关于“纪录片概述与选题”、“纪录片的拍摄”两个系统知识点的梳理;“纪录片拍摄计划与提纲”范文;关于纪录片《生活万岁》的剪辑思路与人物刻画方法的分析文稿;若干微型纪录片作品案例展示;公众号推荐往届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等。

 

存在的问题:用心学习的同学已经在路上,边走边修正;走马观花的同学仍在原地,未曾真正迈出第一步。当然,这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专业基础有关,部分同学因为习惯了之前的小组联合作业模式,而害怕此次的独立作业,一想到自己能力不够就不愿意开始。因此,我以鼓励创作为主,允许学生用相对熟悉的Vlog纪实模式完成首次创作。只要开始创作,一切就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