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明心,疫情下的新闻关怀 ——《普通话语音与发声》线上课程思政教育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对学生在疫情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为了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全体教职工的重点工作。在如今互联网时代,舆情复杂多变,特别是在疫情时期各类谣言、煽动充斥在舆论场中,怎样给学生树立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表达性质的课程,在“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育期间,让学生在课程中将思想与价值在各种形式中越说越清、越辩越明,便是教师在教好专业知识下对思政内容的巧妙穿插。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课程思政教育上一直走在全校前列,其开创的“理论课程贯穿习近平新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课程作品主题思政化、外拍实践走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线”的模式更作为优秀模板向全市高校进行推广。但在线上教学开始之初,“怎么进行线上教育”、“怎么在线上教育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却成为横亘于教师心头的问题。新闻专业的《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课程与播音专业的该课程不同,新闻专业更多是锻炼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在如何表达和表达什么上下手,便成为了本课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口。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我设计了“读书汇报、新闻讲述、命题演讲、话题辩论”四个小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与练习的准备自觉自主的接受思政教育。
读书籍,知舆情之复杂
作为新闻专业的教师,观察舆情是专业基础也是教学习惯。在线上教学初期,正是疫情特别严重的阶段,由于观察到舆情的纷繁复杂,笔者便决定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汇报来了解中国舆情的复杂情况。在线上教学的第一周便给学生布置了阅读《时评中国》(曹林著)和《白说》(白岩松著)的任务,并要求学生于第二周进行读书汇报。通过对该书的阅读增加学生舆情复杂程度的了解,并借由本书中理性、客观的对中国的剖析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不同于网络流言中不客观的中国印象。该书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品德树立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良善人格的建立和新闻理想的激发。
图为学生读书汇报PPT
讲新闻,了抗疫之艰难
在此次“战疫”中,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感人事迹,他们或是专家学者或是就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这些感人的事迹在疫情的阴霾中给人温暖、给人希望。在新闻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新闻的讲述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设计课程时我将讲述的方向定为“疫情期间的暖新闻”,通过这样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的去看去搜寻疫情中出现的暖心事件,让学生主动地了解了这次疫情中的正向报道,抵消负面流言的影响。
讲格言,晓文化之厚重
在线上教学中,笔者观察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时间的居家从而有些浮躁,于是在普通话表达的课程设计中便将命题演讲训练的题目定为中华古典格言,这些格言也是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经典诵读大赛的真题,以真题作为练习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准备的积极性。
中华传统诗词典籍中有大量的人生格言流传与世,将演讲的主题定为传统的格言既给学生进行了表达训练,在命题的准备中让学生深入的去了解命题中的三十个中华古典格言。在对格言以及相关典籍的阅读中让学生将心沉静下来,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传承经典典籍、树立文化自信。
(图为学生演讲)
辩价值,明国家之伟大
在内外部技巧的教学中,除了将“内三外四”的技巧教授给学生并进行专项训练外。笔者还设计了主题辩论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自己口语表达的内外部技巧,并且通过极具争议性的辩题“在疫情中我们该先救老人还是先抛弃老人”给学生树立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防疫要求是何等伟大。
在辩论中,正方持“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要以人道的价值去先救老人”反方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抛弃老人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两方在辩论中,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道德,有的反方同学在辩论赛结束后说“我这是在昧着良心疯狂辩论”。真理越辩越明,学生们在对这个问题深入辩论后普遍认为,参照西方很多国家抛弃65岁以上老人的举动,我国党和政府展现了自己魄力与担当。在同学们结束辩论后,笔者作为教师向同学们讲述生命无价,敢于勇于对全体人民生命负责的政府,才是真正的负责任、讲人权的政府,我国便是这样真正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以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争论、去了解我国的伟大,这样让学生自己发掘的方式胜过教师枯燥的讲授太多。充分的调动学生自主接受思政教育的方式,在教育的效果上也十分立竿见影。
(图为学生一辩稿)
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给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疫情这样重大的舆情事件中,给学生正向引导,筑好长城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该尽的责任。疫情阻挡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疫必胜,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