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做好心理防护
疫情的到来,改变了我们2020的脚步,将那些原本计划好的出行旅游、走亲访友、阖家团圆通通打乱,取而代之的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变成宅家一族。病毒挑战我们身体抵抗力极限的同时, 疫情也在挑战着我们心理免疫力的底线。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如何自我调整?
(1)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适当运动和娱乐是维持自己身心稳定的基本条件。
(2)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3)如有潜在接触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状,必要时自我隔离,积极就诊,目前网络就诊平台已开放。
(1)相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权威性,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更不要以讹传讹,也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关注的频率,适时轻视一下,做一些可让自己更开心的事情。
(2)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虽然我们可能并没有感染肺炎,但我们会有身心不良反应,这些可能表现为失眠、食欲差、心慌、头昏头痛等,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不良反应较轻时可自我调整,当反应严重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3)“响应号召”、“提供资源”向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能在此次危机中先调整好自己,适应新的平衡,然后可再出一份力,共渡难关!
(1)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2)化被动为主动,现在各种信息传播不断,可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以帮助周围的人或供必要时使用,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而不仅是被动接受谣言而引起恐慌。
(3)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不断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拨动我们的神经,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建议适当与网络进行“隔离”,因为对于“恐慌”你属于易感人群,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4)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不管是看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可以放松下来。
(5)当身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时,不要忘了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目前网络和电话咨询是比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当地心理干预的网络平台和热线电话。
在当前状况下,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必过于担忧,避免将紧张的情绪传递给他人造成他人的心理负担,正常安排生活作息,轻松面对,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