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 优秀校友有话说:秉持初心和情怀,创作有温度的作品

2019-12-21

柯逸峰,2006级编导专业毕业。毕业后工作于海宁市文化馆。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小品小戏分会理事,嘉兴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海宁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浙江省青年编剧创新团队成员、浙江省群文戏剧创新团队成员。2019年编导小品《父与子》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2018年编导小品《腊八粥》获得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大奖(暨最高奖),编导小品《小明和小强》、《真假小囡》等作品获得省级市级奖项。

《父与子》从全国7905件复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最高奖——群星奖。在对编导柯逸峰的访谈中提到,这部作品反复修改数次,创作整整历时3年,大改27稿,小改不计其数,而在被问及多次修改是否会产生心理落差时,柯逸峰乐观地回答道,好作品是需要不断打磨的。他通过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努力中受过的苦,一定会得到回报。

作为学习编导专业出身的柯逸峰,他认为编导专业学生的择业方向是很广泛的。他以电视传媒为例,认为现如今“编导播一体”基本上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真正能够做这一行当的,选择编导这条路能够走得更远。他之所以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也是因为努力学习编导专业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更是步入社会后,进一步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结果。

在谈及自己参加工作之后的经验时,柯逸峰认为在大学里要多看电影,并且不能只拘泥于自己喜欢的电影,应各种类型的电影都要有所积累。在这个时代,要想有好的想法,好的点子是非常难的事,大多的东西都已经被尝试、践行过了,因此想要找到一个好的点子,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去解剖人物、事件,并从不同的观点去看问题,尝试多种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才能找到不同于大众的、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角度,分析事物的角度。因此就要有一定的阅片量作为积累和沉淀。

他认为在大学生活中要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抓紧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只有自己的眼界高了,才能去追求一个更高的层面,把自己审美能力提高,才能把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上去,并且,不忘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做精每一次创作。大学,是允许我们展露自己不足与缺点的时段,只有在专业学习上敢于试错,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出来,才能让自己走得稳健,走向优秀。

对于《父与子》获奖,柯逸峰表示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他认为能够获奖,天分、勤奋、缘分这三者缺一不可。获奖之后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付出的努力也必将会更多。逼着自己不断地往前走,是困难且值得的一件事。

柯逸峰说:创作是孤独的。多少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他独自创作的时刻,他用他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以后有的是机会睡觉,现在就得熬。他认为,德行和创作并重。做人是创作的前提,要去珍惜和感恩帮助我们的前辈和老师,要听话,也要反思,要不间断地努力,不要轻易放弃。也要保有最初的善良,不急于功利,看着自己越来越好的同时,也希望周边人能越来越好。

最后,他认为做一个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其次要不断地去尝试。而创作最关键的点是情感,要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创作的情感浓度远远要比有手段的创作方法更加暖心,更能贴近生活,要学会一直秉持着初心和情怀,这比技巧和手段更重要。作为横影的优秀校友,柯逸峰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横影学子能够站在更高的峰顶,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